驱油效果相关论文
目前,随着各大油田含水率的逐步升高,开发低渗透油藏已逐渐成为提高原油产量的关键。因纳米材料尺度小等特殊性能与低渗油藏的孔隙......
胜利油田XX油田在2010年前先后在几个区块进行了无碱体系二元复合驱油实验,累计增油11 5万t,占X X油田三次采油的3 0%左右。从以上数......
聚合物在多孔介质内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是聚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考察了聚合物的传输运移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油剂黏......
针对“强注强采”导致的强水窜油藏的稳油控水问题,通过低温反相聚合技术制备了纳米微球和双层聚合物微球,并复配形成新型在线自聚集......
期刊
目前,国内多数油田已进入三期开采,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两类分别是: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其使用环境要求较高,对碱的依赖性较强,添加......
为进一步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的采收率,将界面活性较强的新型两性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MGS-3和乳化能力较强的阴离子型表面活......
研究了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50和脂肪醇醚硫酸钠AES-9Na复配体系的性能,包括配伍性、界面活性、乳化性、驱油效果.结果表明:OP-50与......
针对大庆油田M区块储层低孔、低渗、高温以及高矿化度的特点,采用常规表面活性剂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因此,以顺丁烯二酸酐......
为进一步了解微生物驱油的效果,在对中一区Ng3油藏状况、原油物性以及水质状况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实施微生物驱油的可行性依......
针对矿场调剖实际需求,利用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体膨颗粒吸水率与溶胀率、抗剪切性、渗流特性、传输运移能力、粒径与油......
CO2驱是目前国内外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实现温室气体埋存的一项重要技术,开展CO2混相驱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低渗透油......
采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了长庆油田五里湾一区长A油藏试验区增油效果及影响因素。从作用机理出发,以注水井组为基本单元,对比分析注......
油水两相渗流规律是油藏工程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部分,含水率及驱替前缘是受到广泛关注的油藏开发参数。研究油水两相渗流规律对了解......
石油是重要的不可再生性战略资源,我国油田大部分进入了油田开发后期,采用注水驱采出来的油具有高含水特点,极大的降低了油田开发......
吐哈油田温西一区块油藏为典型的低粘(0.7m Pa·s)低渗(≤100×10-3μm2)高温(84.2℃)油藏,非均质性严重。矿场试验表明,现场泡沫......
为适应高温高盐低渗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求,以新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NH-10为主要处理剂,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一种耐温抗盐的......
期刊
目前世界大部分油田正处在含水率高、国际油价不稳定的大环境下,低渗透油田逐渐成为了开采主体。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利用电场对油层......
学位
秦皇岛32-6属于海上河流相沉积类型油藏,地质储量约为2.05×108m3。该油田在开发过程中油水黏度比大、含水率上升快,采出程度仅有1......
为改善宏观一维岩心驱替实验无法直观地反映多孔介质中颗粒-液-固多相作用机理及微尺度流动特征等方面的不足,实验采用二维可视化......
JZ9-3油田水驱至含水75%,转入聚合物驱,注入0.3PV后,未经后续水驱,直接转入二元复合驱,这与陆上油田化学驱开发模式不同。在二元复......
利用CO2驱油提高高含水油田的采收率、实现CO2的地下埋存,是一个解决我国主力老油田的产量不断递减且后备储量极度不足以及全球范......
本文主要介绍了克拉玛依石油磺酸盐工业装置的设计特点、磺化原料油及石油磺酸盐工业装置试生产及首批磺酸盐工业产品用于三元复合......
近年来 ,三元复合驱作为一种最具发展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已在大庆油田投入多个矿场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但由于现有三元......
通过所研发的稠油活化剂在微观刻蚀模型、平板均质岩心模型和三层非均质岩心模型中的驱油实验,综合评价了稠油活化剂的驱油效果和......
针对浅层砂岩中的表面活性剂-碱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时出现的地层结垢、碱耗严重等问题,本文用有机碱代替无机碱,优选了无碱活性剂体......
由于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较高,对常规流量计涡轮的灵敏性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涡轮又对聚合物的特性造成破坏,涡轮计不适用于测量聚合物注......
现场实践表明,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驱油性能,但在非均质厚油层驱油过程中也暴露出对高渗层堵塞强度不够,在注聚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聚......
高30油藏是华北油田主力区块,地质储量390.43×104t,截止到2012年7月,累积生产原油83.49×104t。目前全区日产液435.22m3/d、日产......
截止到2013年1月,文120油藏共有20口开发井,累积产油31.71×104t,综合含水率92.04%,采出原油已达可采储量的74.46%。由于油藏温度(87℃)......
随着油藏开发的进行,中国的油藏已经进入高含水、低采出的三次采油阶段。烟道气驱作为三次采油技术的一种,其驱油机理主要是通过向油......
从长庆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出一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气体的菌株(编号为DBD11),经过鉴定为嗜麦芽窄食假......
本文针对河南稠油粘度高,常规注蒸汽热采方法收率低,大量剩余油仍然滞留在地下无法采出的问题,从实验、计算机数值分析设计到油田现场......
在聚合物驱油过程中,聚合物的性能对提高驱油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证聚驱效果,聚合物驱油过程中一般采用低矿化度清水配......
在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成为石油开采研究的重大课题。以表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进行......
大庆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油自1996年进入工业化生产后,已成为油田高含水后期保持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随着主力油层注聚面积......
针对大庆油田采取聚合物驱后增油降水效果较好,但聚合物驱及后续水驱过程中注聚区块存在厚油层内高渗透部位的吸液量增大和油层中......
聚表剂作为一种新型的驱油药剂,被广泛应用.目前所采用的检测水不溶物的方法及设备并不能较准确的判断出是否当该项指标不合格时,......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地层中原油的开采越来越多,地层中剩余油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着以后的分井布井格局,因此,搞清楚地层中剩余油分......
提出了定量表示表面活性剂体系乳化稠油难易程度的参数“乳化最小转速”.在55℃下测定了7种不同驱油剂与桩106-15-X18普通稠油组成......
通过模拟PB油田地质条件,采用人造均质岩芯,进行生物表活剂驱油的室内研究,得出注入适当浓度的生物表活剂能够有效改变岩石润湿性,......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注入方式对压力梯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交替注入方式的压力梯度在较宽范围内均高于笼统注入方式.表明交......